開啟覺察、修復身心,瑜伽是打破限制的自我療癒|專訪Kaye老師

走上瑜伽之路,對Kaye來說,著實是一場意外與驚奇。2009年她仍在企業工作, 一本《當和尚遇見鑽石》在她心中種下種子,那種自利利他的商業模式,成了心之所向。從這裡開始,推動她和瑜伽與冥想相遇,一路上的風景無從預期,卻也滿是料想之外的豐盛與自由;現在的她,是譯者、瑜伽和正念的教學者。


從翻譯到瑜伽的多元身分 沒想過的旅程


Kaye老師在瑜伽領域的教學之路,可說是從她的翻譯專長開展而來。英美語文學系畢業後,又赴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就讀研究所,對語言的熱愛如此專注又真實,若回到過去告訴她:「妳知道有朝一日妳會開始分享瑜伽嗎?」恐怕當年的Kaye會無比驚訝。


但生命的路徑並不受限於大腦,即便我們選擇走向已知的道途,真正的天命,還是會在某天找上門,推動你我走往未曾想過的他方。譬如Kaye,先是因為一本書而接觸瑜伽與冥想,再因翻譯工作,以及自身長期的練習,得以更深又更近距離地認識瑜伽和正念的內涵。


身為專業的譯者以及正念冥想老師,身分的多元恰巧成為她修習瑜伽的養分來源。倘若不是在工作中有壓力、焦慮,她不會開始找出路,或許不會因此進入冥想與瑜伽的世界;也是因本身具備翻譯的專長,她才有機會跟在國際級的瑜伽師資身旁做第一線的學習,並開啟日後教學的契機。


打破恐懼與自我懷疑 順流而行瑜伽路


「一開始,我曾懷疑自己能否教得好,但因為老師相信我,我就會很認真去做。」 談到開始分享瑜伽的原因,Kaye這麼說。或許是因為擔任的多是資深瑜伽老師的翻譯,在她心裡,對於瑜伽教學者的標準非常高,「我只想當學生。」然而,在老師們心理,這個學生早已準備萬全,只需要有人推她一把。


當她勇敢踏出去,一切水到渠成、順流而行,當Kaye硬著頭皮接下老師指派給她的任務,開始分享瑜伽,甚至帶領僻靜營時,她所擔憂的種種,都自動迎刃而解;她所需要的協助,全來得正是時候。而在瑜伽和冥想的道路上,她更持續精進學習,練習,希望把自己整合的養分都分享給學員。


不再追求完美 覺察最適合的位置


對Kaye來說,瑜伽和冥想的共通點無非是「自我覺察」。瑜伽從身體動作中觀察到自己內外的境況,冥想則在靜止中感知當下身心的狀態。兩件事看似截然不同,目標卻一致──都在於接納自己。


Kaye分享道,初學瑜伽時總認為:要做的像課本上的範例,或是盡可能像老師的示範動作一樣,那才是正確,才是理想。但隨著接觸瑜伽越來越久,才知道, 「即便是同一個體式,每個人能做到的完成式都不一樣。」這並不只是因為柔軟度或是練習時間長短的差異而已,而是因為身長、手長等先天條件的不一致。


因此,重要的其實不是要把一個動作做的多「完美」,而是有沒有找到那個最適合自己的位子。而這,正是Kaye在沐心所帶領的《修復瑜伽》課程的內涵。

瑜伽動作沒有標準答案 聽身體的


所謂的「修復瑜伽」,是藉由輔具,讓身體在最舒適的姿勢做停留,能釋放僵硬與緊繃,是一種非常適合現代人的瑜伽練習。正因為修復瑜伽以放鬆為目的,練習者有沒有在那個「最適合自己的位子上」,就變得格外重要。修復瑜伽看似靜態、緩慢,帶領者卻需要有更細膩的觀察力,才能幫助學生真正地被療癒與滋養。


「我們對於『什麼是正確?』應該更小心」Kaye補充。雖然修復瑜伽強調體位的精準,但一個動作應該長成什麼樣?在瑜伽的領域中,其實因人而異;因此,做不到教科書的完美示範,並不代表你不對或不好。作為一位瑜伽帶領者,她更傾向看見學生的可能性,並尊重各身體的差異性。



瑜伽像一段旅程 終點是自我療癒


瑜伽、冥想讓我能更溫柔地對待自己與他人。」說起瑜伽帶來的影響,身體變化自然明顯,但心裡的開闊,是讓Kaye感覺生命更有彈性的原因。她曾經在專注練習某個瑜伽系統一年後,因反覆發生的運動傷害,忍痛放棄繼續修習;對她來說,那是一個很大的挫折。但這個看似失敗的經驗,卻讓她活出了《瑜伽經》 中「放下我執」的真諦,也打破了自己一直以來「向外看」的追尋。


正因自己曾走過這些路,後來,她選擇以「修復瑜伽」、「正念冥想」作為陪伴世界的方式。回顧過往,認識瑜伽後所經歷的一切,對她來說就像一趟旅程,打開了眼界、看見自己生命中更多可能。瑜伽與冥想,為她接通覺察的天線,開始真正地認識自己,也因著這份理解,得以接納自己的能與不能。這當中有破有立,而最終,都是回到自身的療癒。


開啟你的瑜伽之旅



作者

Author